服務時段 9:00 - 21:00 商務合作
cooperate@jumapeisong.com 舉報
jubao@jumapeisong.com
我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果蔬第一生產大國。但是各地普遍存在“農民增產不增收”“農民收入水平低下”等難題。通過農產品的冷鏈物流建設,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果蔬等農產品的損耗,大大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剛發布的2017中央一號文件中對農業電商和冷鏈物流也做了著重說明,那么農產品的冷鏈物流該怎么建設?
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良好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是提高果蔬等農產品冷鏈物流質量和效率的保障。冷鏈倉儲方面,應當提高冷庫建設質量,根據冷藏產品對溫度和濕度的不同要求,分類分期進行更新和改造;為利于產品保鮮、確保產品質量,應當建設產地冷庫和以分裝、加工為主的配送冷庫。冷鏈運輸方面,加大政府財政對鐵路、公路、水運等物流運輸設施的投入,尤其是其中的冷鏈運輸設施和設備,如:冷藏箱、冷藏車等。目前,我國正大力發展高鐵物流,將果蔬等新鮮農產品搭載高鐵進行快速、方便地運輸,對提高果蔬冷鏈物流水平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標準化建設
一方面,要制定與國際標準接軌的果蔬冷鏈物流標準,包括技術標準、運作標準、工作流程、服務規范、行為準則、質量控制和質量評價方法等。另一方面,要建立覆蓋冷鏈全過程的標準,如:倉儲標準、運輸標準、裝卸搬運標準、流通加工標準、包裝標準、配送標準和信息化標準等,將冷鏈保鮮技術應用在果蔬的分級、挑選、清洗、加工、包裝、預冷、冷藏、運輸和銷售中,實現冷鏈物流各環節之間的有效銜接,保證冷鏈物流“不斷鏈”。
建設低碳、文明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
樹立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推廣綠色包裝、低碳配送、綠色采購等生態物流,是將來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果蔬等農產品的冷鏈物流中,注重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減少物流過程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實現物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是今后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
加快信息化建設
加快果蔬等農產品的信息化建設,建立有權威、信息量大、發布及時的全國性果蔬信息網,實現果蔬等農產品信息的實時采集和傳輸。通過條碼技術、電子標簽等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果蔬等農產品的冷鏈環節進行實時跟蹤與監控,實現農產品冷鏈物流“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信息可存儲、產品可召回”的機制,確保其冷鏈流通的質量,降低流通環節的損耗。
建立冷鏈物流監管機構,加強流通環節的監控
國家應當成立專門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監管機構。建立規范冷鏈物流各環節的法律法規體系,提高生產、加工、配送、中轉等流通環節的查驗和檢測能力,提高政府監管部門的冷鏈信息采集和處理能力。提高合作和組織化程度,充分發揮冷鏈物流行業組織和行業協會在政府與物流企業之間的橋梁作用。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強化政府對鮮活農副產品市場準入等方面的監管措施,提高政府和行業監管水平,使果蔬冷鏈物流處于國家、行業和公眾的多重監督之下。